
分类:免费云服务器 地区:中国大陆 年份:2025 导演:未知 主演:未知 状态:高清HD中字
28亿美元! 这是美国目前拖欠联合国的会费总额,但这个超级大国却依然在联合国大会上享有投票权。 而中国的会费比例在十二年间狂飙近四倍,跃升至20%,成为第二大会费国,却仍在年末按时结清。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不得不宣布裁员2681人,削减15%的经费,这个维系全球和平与发展的机构,正因缺钱而步履蹒跚。 联合国的钱袋子已经见底了。 2025年9月,秘书长古特雷斯写了一封公开信,无奈地宣布要削减15%的经费,大约5亿美元,还要裁掉2681个工作岗位。 这不是联合国第一次喊穷,但这次的情况特别糟。 这种分摊方法被认为没有充分考虑各国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 一些发展中国家虽然GNI增长了,但人均收入仍然较低,强制要求它们缴纳更高会费,会给其经济带来额外负担。 从2013年到2025年,中国的会费比例从5.15%猛涨到20%,十二年间翻了近四倍。 中国驻联合国代表戴兵多次指出,现行制度不合理、不公平,陷入了“越富有的国家付得越少,发展中国家却付得越多”的怪圈。 发达国家要么减免、要么拖欠,负担却不断转嫁给发展中国家。 这场危机暴露了联合国更深层的制度困境。 会费分摊比例看似是数字游戏,实则是全球权力结构的缩影。 美国以22%的会费份额享受着安理会否决权的绝对特权,却通过拖欠会费逃避责任;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承担着越来越重的缴费义务,却在决策体系中缺乏相应的话语权。 联合国现行的会费分摊比例每三年调整一次,主要依据各国的国民总收入(GNI)、人口数量和支付能力。 最高不超过22%,最低不低于0.001%。 按《联合国宪章》第19条,拖欠会费超过两年的国家,该被暂停在联合国大会的投票权。 但美国仗着自己影响力大,一直在这条规则边上晃悠,从来没真正受过罚。 欧盟代表指出,这场危机“不是抽象问题,而是切实存在的运营风险”,不能将责任推给那些按时履行义务的国家。 俄罗斯的欠费更像是无奈之举。 西方制裁和高强度的战争消耗,让俄罗斯经济挺困难,财政赤字扩大,货币贬值压力大,外汇储备也不宽裕。 虽然俄罗斯还在努力履行义务,但越来越力不从心,交得越来越晚,金额也越来越紧巴。 人权领域的监测报告和法律援助项目也得大幅缩减,冲突地区弱者的声音可能就此沉寂。 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减贫、教育、环保等,原本就需要联合国持续投入资源协调各国行动。 预算砍掉15%,意味着大量扶贫项目、疾病防控计划和清洁能源合作可能被迫搁置。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不仅是失去资金支持,更是失去了追赶发达国家的重要机会。 美国这个联合国最大的“金主”,竟然欠了整整28亿美元。 这里面包括15亿美元的常规预算摊款,还有维和行动和法庭预算的欠款。 自从特朗普重回白宫,美国就没再为联合国付过一分钱。 2025年,中国的分摊比例从15.254%大幅提升至20.004%,直逼美国的22%。 日本的比例则从8.033%降至6.930%。 印度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分摊比例仅为1.1%。 电梯停了一半,晚上加班得摸黑关灯,维和部队的训练经费快花光了,人道援助项目也难以为继。 这些还不是最严重的,真正让联合国头疼的是,193个会员国里,有60多个还没交2025年的会费,其中竟然包括中美俄这三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美俄三国占了联合国常规预算的近一半,它们不交钱,联合国的日子自然不好过。 联合国正在想办法把部分业务从纽约、日内瓦这样的高成本城市,搬到肯尼亚内罗毕等运营成本更低的地方。 2026年还要裁员20%,停招新人,很多重要岗位已经空缺了。 联合国的财政危机,表面上是钱的问题,背后却是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层矛盾和多边主义面临的严峻挑战。 古特雷斯提出了“UN80”改革倡议,想让联合国更加精简高效。 但削减预算的计划会影响联合国和平与安全、人权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领域。 虽然秘书处承诺会优先保护最不发达国家的相关项目,但这种“保重点”的策略本身就意味着大量常规工作将被迫停摆。 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这样干了,里根政府就这么玩过。 特朗普政府更直接,认为联合国“效率低下、浪费开支”,还老跟美国政策唱反调,所以干脆不交了。 这明显是把会费当政治筹码,想削弱联合国,推行自己的单边主义。 中国也没交2025年的会费,但原因和美国完全不同。 中国2024年大约4.8亿美元的会费,是在12月27日年底前才划拨结清的。 中国习惯在年末前后支付,一部分是财政拨付周期的原因,另一部分是想借此推动联合国会费制度改革。 经费短缺的苦果,最终由最脆弱的群体尝到。 维和行动首当其冲,美国在维和预算中的分摊比例长期超过25%。 这笔钱不到位,战乱地区的维和士兵就可能装备短缺、补给不足,等待救援的平民会失去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