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科技照片/ /970 阅读
当你的球队三分线外12次出手只命中1球,命中率低到冰点,你该如何赢下一场重要的决赛?所谓的“移动篮框”,已经不足以形容她的统治力。
比赛,在第一节就已经失去了悬念。
接下来,就是张子宇的时间。
这恰恰是比赛观感和纯粹数据之间的偏差。
球进。
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道天然的禁飞区。
山东队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她们甘愿放弃并不擅长的外线投射(全场12中1),将宝全部压在张子宇这个绝对强点上。
这并非偶然。
接球,转身,小踮脚,出手。
当你的核心武器只用了三成功力,就直接打垮了对手的心理防线,这支球队的上限究竟在哪里?是的,“女姚明”这个称号,或许承载了太多的压力与期望,但看着她在场上如此轻松写意的表现,你又会觉得,除了这个称呼,似乎再也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汇来形容我们此刻的心情。
而对于所有关注中国篮球的球迷来说,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这个女孩的极限,究竟在哪里?这才是最恐怖的地方。
有人可能会揪着数据栏里的“3个篮板”不放,觉得对于一个如此身高的内线来说,这篮板数是不是太少了?这支山东U18女篮,在资格赛阶段就是一路碾压过来的。
在张子宇提前“下班”后,山东队的替补席也展现了足够的深度。
那一战,张子宇15投15中,以100%的命中率狂砍32分。
而数据统计上,那个叫张子宇的女孩,交出了一份让人看着都觉得窒息的成绩单:出场时间不算长,13次出手,命中11球,罚球6中4,轻描淡写地卷走26分。
15投全中,13投11中……这些在职业赛场上都堪称神迹的数据,对她而言,似乎正在成为一种“常规操作”。
当你的投篮命中率高达84.6%,球队几乎不需要为你的出手冲抢进攻篮板;而当对手的进攻被你的存在完全扭曲,甚至不敢轻易冲击篮下时,防守篮板的压力自然也分摊到了其他队友身上。

她的未来,又将把中国女篮带向何方?这已经不是篮球比赛了,这是一种来自更高维度的“生物碾压”。
当然,篮球终究是五个人的运动。
对于中国篮球而言,张子宇的出现,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去年首届全国“三大球”青运会女篮决赛,同样是山东队,她们21分大胜湖南队夺冠。
但这更像是一场锦上添花,所有人都明白,这支球队的根基,就是那个身高超过2米20的年轻中锋。
她更像是一个被植入了篮球之神代码的BUG,在U18这个级别里,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平衡性的最大破坏。
你甚至都不需要看完整的比赛录像,只要把镜头对准开场那几分钟,就能理解河南队全队上下那种深入骨髓的绝望感。
是的,就这么简单。
但至少从这场首秀来看,她们已经向所有对手发出了最明确的信号:冠军,我们志在必得。
然后呢?78-50,山东队狂胜河南队28分,取得开门红。
对手的名字在变,但剧本几乎一模一样:张子宇上场,建立优势,比赛失去悬念,打卡下班。
我们太久没有看到这样在同年龄段具备绝对统治力的内线苗子了。
山东队的战术是什么?四战全胜,包括89分血洗云南,52分痛击重庆。
当她领到个人第四次犯规,被换下场时,眼神里已经不是不甘,而是一种“终于解脱了”的茫然。
下半场,分差越拉越大,比赛早早进入垃圾时间,教练干脆就让她打卡下班,坐在场边看着队友们继续扩大战果。
她的身高、她的手感、她与生俱来的篮下嗅觉,都让人不禁将她与那个传奇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战术完成。
她的威慑力,是数据无法完全体现的。
说出来可能有些可笑,因为她们几乎没有战术。
一场28分的大胜,只是这届全运会征程的开始。
单节5投4中,砍下10分,率队建立起两位数的领先。
然后张子宇就开始“以赛代练”了。
答案,或许就在一场又一场这样的“降维打击”里,慢慢揭晓。
北京时间11月5日,全运会女篮U18决赛圈的战幕拉开,一场看似应该势均力敌的对决,却硬生生被一个女孩变成了她的个人表演。
对于张子宇和她的山东队来说,真正的考验或许还在后面。
山东U18女篮的姑娘们给出的答案简单粗暴,甚至有些不讲道理:把球给张子宇。
事实证明,当你的“王炸”足够大的时候,手里是不是有顺子、是不是有对子,根本不重要。
后卫赵文赫、刘佳洁们要做的,似乎只有一件事——运球过半场,然后抬头找那个在三秒区里鹤立鸡群的身影,把球往空中一抛。
单文珑、刘柯彤等人均有得分上双的亮眼表现,确保了胜利果实。
整个过程流畅得像是在训练场上进行投篮练习,周围的防守球员,在她眼里仿佛只是些移动的训练桩。
河南队派来对位她的王雨晴,已经拼尽了全力,她用尽了绕前、硬顶、下手干扰等一切防守技巧,但换来的,只是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