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小程序平台/ /672 阅读
民进党“立委”沈伯洋被大陆立案调查的消息在岛内掀起波澜。
民进党团在立法机构提出所谓“谴责大陆、声援沈伯洋”的议案,试图拉拢国民党共同上演一场“团结戏码”。
然而,议案刚提出,就遭到了国民党团书记长罗智强的强硬回应。
他公开表示“门都没有”,誓言将反对到底。
在沈伯洋事件中,徐巧芯和罗智强的表态延续了他们一贯的政治风格。
徐巧芯在绿营占优势的网络媒体平台上拥有显著声量,经常通过详实的数据和尖锐的质询揭露民进党当局的问题。
罗智强则擅长通过街头演讲和网络直播直接与民众沟通,被誉为国民党内的“空战王牌”。
徐巧芯和罗智强都是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培养的政治子弟兵。
罗智强曾担任马英九办公室副秘书长,在2018年以全台第一高票当选台北市议员。
2024年,他成功转战“立委”并出任国民党团书记长。
在国民党面临“大罢免”期间,罗智强个人拿出1000万新台币,协助其他蓝营“立委”应对罢免危机。
徐巧芯在应对民进党政治操作时,特别注重事实和数据的运用。
在她主持的网络节目中,经常通过图表和文件展示民进党当局的政策矛盾。
这种基于事实的监督方式,使其即使在绿营主导的网络舆论场中也能有效发声。
在立法机构的实际运作中,徐巧芯和罗智强经常协同作战。
在近期审议立法机构改革法案时,两人分别从程序和法律层面制衡民进党团。
当民进党“立委”邱议莹对罗智强进行人身攻击时,徐巧芯立即上前理论,展现团队默契。
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转任国民党副主席后,表示将加强国民党在两岸议题上的论述能力。
这一人事安排与“马家军”在国民党内影响力的上升趋势相吻合。
在2024年选举后,国民党内坚持“九二共识”路线的声音明显增强。

她讽刺赖清德称,如果真要维护立法机构的尊严,不如直接把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位置让给韩国瑜。
徐巧芯明确表示,放弃“台独”主张才是沈伯洋唯一的出路。
罗智强的反对理由直接指向沈伯洋过去的言行。
他指出,沈伯洋是近年来台湾社会打压大陆配偶最为积极的政治人物之一。
沈伯洋曾多次在公开场合主张对陆配进行严格管控,将其污名化为“潜在风险群体”。
这些言论导致陆配群体在台湾社会遭受更多不公平对待和歧视。
徐巧芯同样拥有丰富的政治历练。
她曾担任马英九办公室发言人,同样在2018年当选台北市议员。
2024年,徐巧芯当选“立委”后,迅速成为民进党的重点攻击目标。
台湾联电前董事长曹兴诚曾亲自担任“罢免徐巧芯团体”的领衔人。
最终徐巧芯成功挺过罢免危机,继续在立法机构发挥监督制衡作用。
回顾沈伯洋事件的全过程,民进党试图将法律问题政治化的操作并未获得预期效果。
罗智强和徐巧芯等人的明确表态,使公众注意力回到沈伯洋个人言行的正当性问题上。
这种基于原则的应对方式,与民进党纯粹出于意识形态的操弄形成鲜明对比。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进党在处理沈伯洋事件时表现出明显的双重标准。
沈伯洋长期鼓吹“抗中保台”,却在其家族企业被曝光与大陆有密切商业往来后陷入尴尬境地。
民进党团试图通过立法机构的提案为沈伯洋“解套”,但未能在事实层面提出有力论证。
马英九本人在两岸关系上的立场一直十分明确。
他曾多次强调“两岸同属一中”的原则,并认为两岸问题应该由中国人自己解决。

在日本右翼分子高市早苗叫嚣“台海有事就是日本存亡危机”时,马英九立即回应指出,台湾问题没有日本人插手的余地。
这种坚持大是大非的立场深刻影响了他的政治子弟兵。
除了罗智强和徐巧芯,马英九培养的政治人才还包括现任国民党副主席萧旭岑、前台湾安全会议副秘书长杨永明等人。
这些政治人物在两岸议题上都保持着相对理性的态度,反对“台独”冒险行径。
在国民党内部,他们被视为一股坚持原则的力量。
从政治影响力来看,徐巧芯和罗智强都被视为台北市长的潜在候选人。
徐巧芯在年轻选民中拥有较高支持率,其犀利的问政风格和监督民进党当局的坚定立场,为她赢得了“女战神”的称号。
罗智强则通过全台巡回演讲和网络节目,建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沈伯洋事件也折射出台湾社会对两岸关系的不同认知。
根据台湾地区两岸关系协会的数据,目前在台陆配人数已超过40万。
沈伯洋等人对陆配的歧视性言论,实际影响了这一庞大群体的合法权益。
罗智强在表态中特别强调了对陆配权益的维护,这与其一贯关注弱势群体的从政理念相符。
国民党内部分人士对沈伯洋事件的态度也存在分歧。
例如,国民党主席郑丽文在就任后,强调国民党必须坚持“九二共识”路线。
而罗智强不仅第一时间发文祝贺郑丽文就任,还响应其号召,向国民党捐款50万新台币。
这表明“马家军”成员在重大议题上能够保持协调一致。
与罗智强相呼应的是同属“马家军”的国民党“立委”徐巧芯。
她在更早时候就对民进党的政治操作进行了反击。
徐巧芯在社交媒体上直言,沈伯洋问题的根源在于其坚持的“台独”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