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软件工程就业/ /915 阅读
“价值28万美元的雪茄香槟,可能换来13年牢狱之灾,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腐败审判中,连特朗普的亲自求情都成了法庭加速宣判的催化剂。
而特朗普的“救援行动”,背后藏着微妙的美以博弈。
美国希望内塔尼亚胡继续扮演中东战略棋子,尤其在对伊朗、叙利亚的对抗中。
如今,内塔尼亚胡的困境已从司法战场蔓延至民意沙场。
民调显示他的支持率跌至32%,56%的以色列人要求他战后立即下台。
这场持续五年的审判,因为美国总统一句‘谁在乎雪茄和香槟’的轻蔑辩护,反而让以色列司法系统摁下了加速键。
”加沙战事更成为他的政治续命符,尽管军方宣称已控制加沙77%土地,内塔尼亚胡仍拒绝停火,表面理由是“消灭哈马斯”,实则迎合极右翼盟友本-格维尔,维系执政联盟。
这场审判早已不是内塔尼亚胡个人的司法纠纷,而成了以色列法治独立的试金石。
他被指控的三起案件,编号“1000”“2000”“4000”,像三张逐渐收紧的网。
10月13日,耶路撒冷地区法院明确拒绝内塔尼亚胡推迟庭审的请求,裁定这位战时总理必须于12月2日开始,每周三天出席贪腐案件的听证会。

这种“战争换时间”的代价极其沉重:加沙军事行动已导致600多名以军士兵死亡,人质家属在总理官邸外痛哭:“我的儿子在地牢困了622天,你却只关心自己! ”2025年10月13日,耶路撒冷地区法院冷冰冰地驳回了内塔尼亚胡的延期申请,要求他必须从12月2日起每周三天坐进被告席。
“2000号案件”涉及与报业大亨的正面报道交易;“4000号案件”则揭发其与电信巨头的利益输送,被视作情节最严重的受贿行为。
若三项罪名全部成立,刑期可能叠加至最高13年。
“1000号案件”中,他和家人被指控在2007年至2016年间从好莱坞制片人米勒汉手中收受价值28万美元的雪茄、香槟和珠宝,并利用职权为对方谋利。
总统府当即回应“赦免不在议程内”,最高法院反而加速传讯程序,强硬要求内塔尼亚胡6月30日出庭。
10月访以时,他更直接向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喊话:“为什么不特赦他? 他是最伟大的战时领导人! ”这番操作迅速触发以色列司法系统的“逆反心理”。
特朗普的干预几乎起了反效果。
今年6月,他就在社交媒体上咆哮,称审判是“政治迫害”,呼吁以色列“救救比比”(内塔尼亚胡的昵称)。
2025年6月,当反对党发起不信任投票时,以军突然空袭伊朗核设施,隔天头条瞬间从“总理下台”变成“国家危机”。
庭审安排更令他腹背受敌:证人需每周出庭四天,每天五六个小时,总理同时要指挥加沙战事、应对黎巴嫩真主党威胁。

特朗普或许没想到,他替内塔尼亚胡的“仗义执言”,成了插在以色列司法系统脊梁上的一根硬刺。
法官直言“情况无重大变化”,语气里透着一股“别再拖延”的不耐烦。
内塔尼亚胡的擅自行动屡次打乱美国布局,比如6月空袭伊朗导致以色列南部电站被毁、28名平民死亡。
白宫因此既需笼络又得驯服:口头支持是“甜枣”,拒绝延期审判则是“巴掌”。
内塔尼亚胡的生存策略,是把法庭危机转化为战场筹码。
2023年10月哈马斯突袭后,他火速组建“战时内阁”,以“国家安全”为盾牌冻结案件审理。
法庭与战场争夺着他的时间和权威,特朗普的“声援”反而让以色列法官敲法槌的手更硬了。
美国每年38亿美元的军援是以色列的生命线,若公开以此施压司法,反而会点燃以色列民众的反感情绪,动摇内塔尼亚胡的国内根基。
就连以媒都警告:特朗普的声援让民众更坚信“总理试图用美国势力绑架本国法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