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服务器购买/ /1003 阅读
你说现在娱乐圈的爆红速度有多离谱? 昨天还在刷锅洗碗的普通人,今天可能就成顶流了! 我就发现啊,那个叫柯淳的小伙子,演了个《好一个乖乖女》的短剧,一周内抖音涨粉150万。
现在人家都登上《费加罗》杂志封面了,开售两小时卖了50万,比很多传统明星还厉害。
夸张的是,机场都有专门接机的“站姐”了,这待遇以前只有流量爱豆才有吧?不只是演员,连品牌方也盯上短剧了。
现在很多品牌广告预算都已经选择在短剧释放。
投入同样的钱,短剧获得的曝光量远远大于传统品牌广告。
蜜雪冰城就做了个短剧,通过“玛丽苏桥段”来突出产品特点,四篇笔记的预估互动量合计突破3万。
赵丽颖曾经在获奖感言中说:“我不许愿,因为事与愿违,但努力会让我抓住机会。
”从“圆脸演不了主角”的质疑,到凭借《风吹半夏》斩获飞天奖视后,她用18年证明:流量终会退潮,唯有角色永恒。
短剧演员现在赚钱主要有三个路子:广告代言、内容付费和长剧反哺。
孙樾靠CP营销带动品牌联名,工作室创下24小时充值记录。
何聪睿从古装短剧转型长剧男一号,片酬三级跳,看来短剧已经成了演技试金石。
我听说现在短剧制作成本也越来越高了,一部优质短剧的成本从40万元-50万元已经提升至百万元以上。
但头部公司的爆款率可以达到90%,普通项目如果以上榜率为定义,也可以达到30%-40%,整个行业的爆款率大概只有5%左右。
舒畅的故事让我惊讶,她曾经七年无戏可拍,转行去做直播带货,首播GMV就有4000万。
今年春节她居然有两部短剧同时播出,《蛇年大吉之小青渡劫》和《锦绣传》,其中《锦绣传》播放量直接破亿。
现在她自己做起了制片人和投资人,这转型也太成功了吧。
有人说这场事件其实是短剧行业向传统影视圈发起的“技术性奇袭”。
柯淳的破圈路径为短剧演员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情感共鸣打破行业鄙视链。
短视频平台随后涌现出3亿次“为爱逆袭”的二创内容。

2025年短剧市场规模预计突破千亿,但演员仍难摆脱“快餐艺人”标签。
爱奇艺等平台已经将“情感共鸣度”纳入短剧评级体系。
这场事件背后,其实是短剧工业化造星对传统影视圈的冲击。
马小宇有个“双开门冰箱男友”的标签,一年拍了72部短剧。
这种工业化内容生产模式下,演员怎么平衡艺术追求与商业变现就成了个大问题。
柯淳和徐艺真这些头部短剧演员已经开始通过时尚代言、跨界制片来寻求转型了。
短剧这玩意现在真的太火了,火到那些曾经消失在我们视野里的女明星都跑回来拍短剧了。
你知道李若彤吗? 就是那个经典的小龙女,现在59岁了居然靠短剧《午后玫瑰》杀回来了,收视率还冲到同时段前三。
她在微博上感慨说“整10年没拍现代了”,这个角色让她看到自己“不怕从头来过”。
还有刘晓庆也来了部《萌宝助攻:五十岁婚恋》,瞄准的是银发群体。
那么这种靠短剧爆红的现象到底能持续多久? 当算法不断推给我们新的“短剧顶流”,你是会喜欢那些一夜爆红的新面孔,还是继续追随用十几年时间打磨演技的传统演员?赵丽颖团队的回应方式被业内人士称为“太极式公关”:次日发布新剧《乔妍的心事》海报,既不否认话题维持热度,又避免卷入绯闻争议。
这种“脱先战术”意外催生1.2亿隐性曝光,粉丝甚至从海报发布时间、柯淳转发时的表情符号中解读出“摩斯密码式互动”。
有个特别搞笑的事情,柯淳居然在直播中对赵丽颖告白,说“追了赵丽颖十年”,搞得77.7万弹幕瞬间刷屏。
让柯淳赵丽颖霸榜热搜。
结果柯淳的商务报价上涨了25%,长剧邀约也激增。
短剧演员现在已经成了“抢手货”,头部演员根本抢不到。
抖音上甚至出现了“短剧F4”的说法,指的是赵柯淳、马小宇、何健麒、曾辉这四位。
马秋元被称为“微短剧一姐”,已经被壹心娱乐与柠萌影视联合成立的心心传媒签下,放到头部古装剧《明月千里》里演女二号了。

我说短剧为什么能这么火? 不就是因为它接地气嘛! 微短剧爱好者燕子觉得,柯淳、申浩南等人的流量和演技已超过不少流量演员。
而且这些演员没有偶像包袱,经常在直播中与大家聊天,让人感觉就像朋友一样,不像过去明星那样高高在上。
传统绯闻营销因为饭圈敏感度下降而式微,柯淳事件标志着情感营销进入“2.0时代”:以“追星逐梦”替代恋情炒作。
投资人甚至预言“情感转化率”或将成为艺人商业价值的核心KPI。
麦当劳也拍了《重生之我在麦当劳做汉堡》,预估互动量8000+,将场景设置在门店后厨,巧妙传递品牌的核心理念。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甚至参演了首部AI微短剧,其实是为了给自家AI平台“打广告”。
我说短剧演员的变现能力真的太强了。
柯淳这种被称为“忠犬霸总”人设的,单条广告报价500万,因为他的女性观众占比85%。
张集骏从男团转型演员后,奢侈品推广适配度反超传统明星。
还有个叫王道铁的中戏科班生,跑去演川话短剧,居然带动成都文旅增长37%。
不过也有人质疑这件事情的真实性,网友扒出矛盾点:赵丽颖拍摄《花千骨》时,柯淳仅15岁且未进入影视圈,所谓“横店追星”真实性存疑。
制片人警告说:“靠热搜爆红的新人,往往倒在第二部作品上。
”柯淳此前在综艺表现平平,若后续作品乏力,恐被贴上“碰瓷咖”标签。
赵丽颖粉丝也担忧,过度营销可能损害其“实力派”形象。
数据告诉我微短剧用户规模已经达到6.62亿人,市场规模约500亿元。
这么多人在看,难怪会成为新的流量富矿。
2025年春节档就有超3000部短剧在竞争,大多数都默默无闻,但爆款像《好一个乖乖女》这样的,7天就能获得400万元分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