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区块链app/ /758 阅读
五辆铁疙瘩就想抢城?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但俄军真干了。
回看整场交锋,规模确实不大,但信号极强。
乌军用五分钟的无人机点名告诉对面:别管你背后吹多大风,到了前线就得按规矩排队挨炸。
俄军那边估计也在复盘:强攻不行,再改回小分队?可小分队渗透收效更低,等于死循环。
下一步怎么打?估计得先把参谋部的“豪言壮语”翻译成“实际操作手册”才行。
要说亮点,429团那几架小飞机肯定排第一。
前线视频里看得爽:无人机镜头里先出现坦克背影,下一秒屏幕一闪,视窗里全是浓烟。
乌军内部聊天群截图流出:“一架飞机换一辆坦克,这买卖划算得离谱。
”士兵们把击落画面剪成短视频,配个电音,十分钟点赞破万,连后方老太太都在评论区刷火箭。
社交媒体上,乌军粉丝把这次战斗剪成鬼畜合集:俄军坦克被炸瞬间配“当场去世”字幕,MT-LB着火片段加“烤全羊”特效,播放量嗖嗖往上窜。
另一边,俄军在自家频道里忙着删评论,只剩几个机器人账号复读“一切按计划”。
两边画风对比太明显,连土耳其网友都跑来围观:“这战报比 Netflix 带劲。
”有人可能会问:俄军不是老嚷嚷“钢铁洪流”吗?咋五辆车就敢上前线?其实道理不复杂。
库皮扬斯克方向的战线已经拉锯半年,俄军以前试过步坦协同,被地雷和炮击打怕了,后来改成每天用小分队渗透,像挤牙膏一样慢慢蹭。

这回突然升级成“迷你装甲突击”,大概是想借“阿拉斯加谈判”的风头赌一把——万一冲进去拍张市政厅照片,就能吹一波“重大突破”。
可惜算盘珠子崩了,乌军没给摆拍机会。
说到底,俄军这次吃亏还是老毛病:信息迟钝。
突击纵队出发前,乌军哨兵早就把动向报回指挥部,炮兵表尺都调好了。
等俄军开到开阔地,迎接他们的是预设火网。
坦克炮塔再厚,也扛不住侧面被无人机灌顶;MT-LB那层铁皮,更挡不住破甲战斗部。
乌军士兵总结:“他们以为铁皮够厚就能横着走,我们把答案写天上——飞着打。
”乌军没客气。
第429独立无人系统团的小伙子们蹲在战壕里,手里捏着遥控器,FPV无人机先起飞,嗡嗡地像超大号蚊子,贴地窜到坦克屁股后头,一撞,火球开花。
接着第二架拐个急弯,钻到MT-LB车底,又是轰的一声。
不到五分钟,两辆装甲车变篝火,剩下那辆MT-LB被弹片撕开个大口子,驾驶员当场弃车。
坦克更惨,炮塔直接被掀翻,像铁王八翻壳。
没了铁壳子掩护,那四十号步兵当场成裸奔,乌军炮排和116旅的步战车冲出来扫点,15特战旅从侧翼兜了个圈,一顿突突,俄军扭头就跑,地上只剩钢盔和脚印儿。

至于库皮扬斯克城本身,老百姓该买菜买菜,警报响完二十分钟,菜市口重新开张。
乌军士兵顺手把无人机残骸捡回来,焊个支架当路灯,灯一开,铁片影子投墙上,像一幅抽象画。
当地人开玩笑说:“这灯贵,一辆坦克换的。
”8月16日那天早上,库皮扬斯克左岸刚露点光,五辆车的发动机声混着尘土就飘过来了——俩坦克、三辆MT-LB,后面跟着四十来号人,像赶集一样冲城门。
乌军前线士兵原话:“我们望远镜里看得清清楚楚,那队形松得跟周末郊游似的。
”搁过去,这种规模只能算巡逻,那天却成了俄军数月来头一回壮胆搞机动的“大场面”。
莫斯科那边刚嚷完“阿拉斯加谈妥了”,估计是想给自己打一针强心剂,结果针拐了弯,扎自个儿大腿上了。
一句话收尾:坦克烤熟能当景观灯,俄军下次还送外卖吗?再说乌军这边,配合确实丝滑。
429团负责“开罐头”,一炸一个坑;116旅机械化部队接着压上,把缺口堵死;15特战旅就像后手补刀,专捡落单的俄军点名。
整一套流程跟打游戏似的:无人机探视野,远程火力清血条,再派步兵收割。
有士兵拍段子自嘲:“我们这不是打仗,是打副本,还顺手刷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