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互联网赚钱/ /1125 阅读
李兰娟,一个从绍兴走出来的传奇女性,她不仅是中国工程院的院士,还是传染病学的领军人物。
本文将从她的个人经历、科研成就以及社会贡献等多个方面,为您全面揭秘这位“卫生强省”的领军人物。
01李兰娟的早年经历与赤脚医生之路她从一个普通医生成长为目前国内唯一的传染病学科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她领导的课题组创建了人工肝支持系统,破解了重型肝炎病死率高这一国际性难题;她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在全国率先提出卫生现代化和“卫生强省”的发展战略,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卫生部的高度评价;她在全国政协会上为保障广大民众的健康建言献策;她正率领浙江省科协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尽心竭力。
李兰娟还应用新兴的生命科学微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慢性重型肝炎病人肠道菌群生态变化及其在重型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和防治进行系列研究,首次发现了慢性重型肝炎病人存在肠道微生态严重失衡。
她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填补了微生态学在慢性重型肝炎疾病领域基础研究的空白,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5年,李兰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传染病学科的院士。
当同事们纷纷向她表示祝贺时,她却显得非常平静淡然。
她说:“当选为院士是一份责任和使命,我的角色永远是医生。
”发挥科协在建设创新型省中的作用。
2006年年底,李兰娟在浙江省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科协主席。
当时她坦言:新时期中央对科学创新十分重视,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如何发挥科协在推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这将是她今后最大的压力与责任。
李兰娟表示科协工作是很重要的,科协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科技事业的重要力量,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之家。
在我们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中,科协肩负着特别重要的使命。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有相关描述,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医学教材的更新与修订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本科规划教材《传染病学》作为培养未来医学人才的重要工具,其定期修订不仅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更确保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第8版《传染病学》教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定位于5年制本科教育,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对应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
该版教材在修订过程中,严格贯彻了“三基五性和三特定”的原则,确保了教材内容既全面又深入。
从传染病学总论到各论,每一章节都经过精心编排,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传染病学的核心知识和实践技能。
此外,该教材还特别注重临床实践的结合,增加了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医患沟通》等,以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这样的修订不仅提升了教材的整体质量,更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医学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大美》有提及,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她的成就背后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奋斗历程。
清贫的家庭背景:李兰娟出生在浙江绍兴,家境并不富裕。
她的父亲因眼疾无法工作,全家靠母亲卖山货维持生计。
这样的成长环境培养了李兰娟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对知识的渴望。

自学成才的赤脚医生:尽管生活艰难,李兰娟却从未放弃求学。
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重点中学,但因家庭经济困难,学费和生活费对她来说是个巨大的负担。
幸运的是,学校和同学们的慷慨帮助让她得以完成学业。
然而,命运再次对她提出挑战,“文化大革命”取消了高考,阻断了她通往大学的道路。
面对这一挫折,李兰娟并没有气馁。
她转而向医学领域进军,自学中医针灸技术,甚至在自己身上练习针灸手法,直至熟练。
她的医术和热心肠很快在乡亲们中传开,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坚定的医学之路:当村里组建农村合作医疗站时,李兰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成为一名赤脚医生。
尽管这份工作的收入远低于她当时的代课老师工资,但她看重的是能够进一步学习医学和参与培训的机会。
这份对医学的挚爱和执着追求,为她日后在传染病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兰娟出生在浙江绍兴夏履镇上,家境清贫,父亲因患眼疾无法劳作,全家生活靠母亲卖山货维持。
她自幼喜欢读书,但她的求学之路并不平坦。
小时候的李兰娟非常懂事,一边帮着家里放羊,一边刻苦学习。
初中毕业后原本打算报考中专,早些工作替父母分忧,却恰逢重点中学杭州第一中学(今杭州高级中学)来绍兴招生,她以全市名列前茅的成绩被录取。
当时家里很穷,李兰娟揣着家里仅有的五块钱,踏上了前往杭州求学的道路。
然而书费、学费、伙食费对于她来说仍是天文数字。
班主任周老师得知她的困难后,请示学校领导,同意她先开始学习。
同学们也纷纷解囊,把自己的饭票送给她。
在学校的帮助下,李兰娟得到了每月7.5元的助学金。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当时,李兰娟正完成了高中毕业考试,准备向高考发起冲刺。
“文革”运动波及校园,高考制度也随即取消,距离大学校门仅一步之遥的李兰娟,无法再前进了。
在农村长大的李兰娟目睹辛苦劳作的农民经常遭受腰背疼痛,而村民无钱治病的现状,当时受过专业医务培训的医护人员本就不多,愿意留在农村工作的就更少了。
为了能为乡亲们办点事,她去革委会要了一纸介绍信,毅然去浙江省中医院学习中医针灸技术。

这是李兰娟第一次接触到医学,在这之前,她对医疗知识完全是个门外汉。
她拿出本就拮据的生活费,购置中医、针灸方面的书籍,短短几个月时间,她便将整本经络书背得滚瓜烂熟。
“实践是学习针灸的要点,那时候,我就经常拿自己当试验品,在自己身上扎针练习手法,直到手法熟极而流。
”回忆起学习针灸的那段日子,李兰娟还历历在目。
那是1967年,她才20岁。
在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浪潮中,李兰娟原本申请与同学一起赴黑龙江支农,但未获批,最后只能回到家乡夏履桥。
乡里安排她做中学代课老师,她一边做老师,同时一边为乡亲们打针灸治病,在当地有很好的口碑。
就在这时候,村里组建农村合作医疗站,因李兰娟会针灸疗法,大家都希望她来做合作医疗站的医生。
当时代课老师每个月的工资是24元,相当于一天8角,赤脚医生只有一天5个工分,相当于1角钱,收入相差甚远。
“只要脑袋里有知识,老师什么时候都能做;可做乡村医生,就有机会进一步学习医学,参与培训”。
虽然家里日子捉襟见肘,但出于对医学的挚爱,李兰娟还是无怨无悔地选择了赤脚医生。
03李兰娟:从医学巅峰到科协领导的跨界融合02权威传染病学教材《传染病学》的修订与价值根据《璀璨群星》的描述, 李兰娟不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领域的权威,更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科协主席。
她的人生轨迹彰显了从专业医生到科技领导者的成功转型,为国家和人民健康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医学领域,李兰娟以其卓越的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经验,攻克了重型肝炎病死率高的国际性难题,创建了人工肝支持系统,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她的研究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赞誉。
作为科协主席,李兰娟积极倡导数字卫生建设,提出为全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前瞻性建议。
她深知信息化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致力于推动医疗资源共享,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让更多人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李兰娟的人生经历和工作成就,充分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和领导者的担当与情怀。
她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此次第八轮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的修订工作是在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精神的背景下,在落实卫生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启动的。
修订工作贯穿了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特别是注重将医德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增加了《医患沟通》一书,同时强化临床实践教学,配套编写了相关的实践指导,以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第8版《传染病学》教材定位于医学教育的主体5年制本科教育,目标是培养医学生传染病学的理论知识和初步临床实践,为日后临床工作和继续深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同时教材也力求对应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为医学生们成长为合格的临床医师提供学习内容。
第8版《传染病学》传承第7版教材精髓,在编写的过程中,坚持贯彻“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和三特定(特定对象、特定要求、特定限制)”的原则,先扼要介绍传染病学总论,包括感染与免疫、传染病的发病机制、流行过程、特征、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内容,进而按章节分述我国常见传染病的病原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