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云手机/ /1271 阅读
蓝营大胜却闹“无头戏”,民调结果出人意料大翻转明明刚拿下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蓝营却突然成了没主心骨的散沙,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够讽刺的!最近一份民调火了,罗智强以30.7%的支持率遥遥领先,郑丽文跟在24.8%后头,但这结果让不少人直呼意外——谁能想到,一个原本低调的蓝委忽然就成了香饽饽?从我的角度看,这民调不光是数字游戏,更戳中了蓝营的痛点:赢了罢免战,却输在了内部的信任危机。
岛内1.2万网友参与的这调查,数据硬邦邦的,罗智强靠着大罢免中的高调表现抢镜,郑丽文尽管思路清明,却因为从绿营转过来的背景,招来一些死忠粉的疑虑。
哎,这让我想起那句老话,“事事开头难”,蓝营的改选戏码才刚开场,就已经乱成一锅粥。
但依我看,这家伙太惜羽毛了,怕再吃败仗,所以磨磨蹭蹭不站台。
结果呢,这不光加剧了内部的火药味,还可能影响蓝白合作——郝龙斌以前和柯文哲的白营有过疙瘩,如果他真上位,估计会让合作雪上加霜。
这事儿让我想起了“画蛇添足”的歇后语,明明赢了选举,却因为内耗自找麻烦。
另一项由民意基金会发布的报告也显示,年轻选民更青睐敢言敢斗的领导者,像罗智强在媒体访谈中公开批评黄暐瀚“变节”,这勇气不光提振了士气,还反映了身份认同的敏感点。
从我的中立立场,这说明蓝营得赶紧反思:光靠老面孔指指点点不行,得让新鲜血液注入活力,否则就真成“守株待兔”的傻瓜了。
蓝营的这场闹剧,提醒我们胜利背后总有隐忧,但变革的种子已经在萌发。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内部的那些小矛盾,更是把蓝营搅得天翻地覆。
朱立伦这步棋下得有点绝,他决定延后两周领表,本意是给其他人喘口气,谁知却引来张亚中等人的炮轰,认为这是为特定人铺路,瞬间把蓝营搅成一团乱麻。
郝龙斌呢,也没闲着,被“挺卢”派劝进后,他态度暧昧得像猫捉老鼠,私下里跑去找王金平和吴伯雄这些老将拉关系,还高调晒合影,摆出一副“稳坐钓鱼台”的架势。
说起这场823罢免大戏,得从8月底的台湾岛内说起。
蓝营31名候选人全线反败为胜,这胜利来得像天上掉馅饼,气势冲天啊!但转眼间,好事没几天,问题就冒头了:大佬们一个接一个地退出角逐。
朱立伦、卢秀燕、蒋万安、侯友宜、张善政这些平日里风光无限的角色,都摆手说不玩了。

结果呢,蓝营瞬间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尴尬,改选日期锁定9月,本该是稳操胜券的时刻,却因为没人肯扛大旗,搞得候选人名单里冒出八位新面孔:郑丽文、张亚中、孙建萍、卓伯源、罗智强、谢典林、张雅屏、蔡志弘。
有些人甚至是“黑马”级别,外界压根没听过,这民调也反映了蓝营的困境——新领导要是没号召力,内部整合就成空谈,更别提和白营联手了。
从我的视角,这事件像镜子一样照出蓝营的软肋:胜利的喜悦容易让人忘形,却忽略了长远规划。
要挖深这锅乱炖,我得搬出些专家的干货来。
台湾政治分析师陈教授在近期的一篇研究报告里指出:“蓝营的领导力真空,可能导致支持率下滑15%以上。
”这数据不是我编的,是基于过去几年民调趋势分析得来的,调查覆盖了5000多名受访者。
拿2022年九合一选举来说,蓝营拿下13个县市首长席次,那叫一个风光,但后续政策协调上,内部派系争斗频发,搞得民怨沸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