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互联网下载/ /641 阅读
当国航、东航、南航的退改签通知像雪花般飘落时,49.1万张赴日机票在72小时内集体蒸发。
这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1位中国游客按下退订键,航班管家数据显示,中国大陆至日本周航班量骤降14.5%,上海至东京航线更是沦为重灾区。
这场退票风暴中最戏剧性的,莫过于消费者与政策的共舞。
有人刚晒出东京迪士尼电子票,转头就申请非自愿退票;有代购在社交媒体哀嚎“囤的SK-II要烂手里”;更有机票代理商发现,往日抢手的全日空商务舱突然无人问津。
李汉明测算指出,退票造成的直接损失可能达数十亿元,但对中国航司整体营收影响不足1%——毕竟中日航线运力仅占国际线的6.3%。
当东京塔的灯光照常亮起,羽田机场的电子屏却少了三分之一中文航班号。
这场49.1万人的集体缺席,或许将成为中日民间交往史上的特殊注脚。

正如某位退了樱花季机票的网友留言:护照里少个日本签证没什么,行李箱里多份安全感才重要。
眼下航司们正忙着调整冬季航班表,而政策涟漪仍在扩散——最新消息显示,部分邮轮公司已暂停日本港口停靠计划。
回溯历史,政策敏感型消费群体的条件反射早有先例。
2012年钓鱼岛事件后,赴日旅游人数断崖式下跌42%;2017年萨德风波中,韩国乐天免税店中国顾客消失九成。
但这次不同——航司们提前嗅到风声,国航在政策发布3小时内就上线免费退改通道,东航更把适用期限拉到2025年底。
这种闪电响应,让退订潮像多米诺骨牌般瞬间传导至整个市场。
细看退票数据会发现有趣现象:往返机票占比高达70%,这意味着家庭游客和商务客集体撤退。

某航司市场部人士透露,原本12月赴日赏枫的团队订单几乎清零,部分旅行社连夜修改春节产品线,把北海道温泉游替换成海南免税购物。
航班管家第45周报告显示,中日航线恢复率已跌至82.9%,较第40周下降14.5个百分点,航司正将空出的运力转向东南亚航线。
政策预警的杀伤力从来不止于纸面。
11月14日那则不足300字的外交提醒,实则暗藏三重暴击:治安恶化、涉台挑衅、四部门联动。
要知道,文旅部+外交部+驻日使领馆+教育部的组合拳,上次出现还是2020年疫情初期。
航空分析师李汉明的研究显示,政策发布次日退单量飙升至新预订量的27倍,周日取消率突破82.14%,这个数字甚至超过2020年春节疫情暴发时的峰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