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数码世界/ /1064 阅读
说到拉法,大家第一个脑海里浮现的是什么?是什么引擎声浪、极速体验、亿万级别身价——连买之前都得先晒一晒身家,不然都不给进门。
可就是这样一台只存在于“别人”世界里的超跑,却成了无数普通人心里的白月光。
为什么我们对这些遥不可及的东西总是有执念?难道不是明明知道几辈子都碰不到,还乐此不疲地贴海报、做桌面、买模型、甚至改装个拉法标志自我安慰?有人说,中国造车已经很强了,为什么还不干脆玩原创,不用再端着国际大牌的“剩饭”?我觉得这就是自信还没彻底立起来。
就像国产手机前几年各种“苹果风”,慢慢才有了一加、华为、vivo自己的设计语言。
零跑“小拉法”其实就是在这种路径上徘徊——既要抓住大家对大牌的向往,又不敢彻底走出自己的路。
哪天,中国小车能堂堂正正叫个“零跑S5”,不用再取谐音或模仿大牌,才是真的成熟了。
至于零跑Lafa5,它究竟会成为爆款,还是又一台短命的“高仿梦中情车”,就看市场与消费者自己的选择了。
不过,零跑Lafa5的出现,也挺值得咱们琢磨的:为啥现在大家都在造“小钢炮”?又为啥这股风突然冒了出来?甚至连名字都喜欢玩联想、蹭情怀?我觉得原因其实很简单——消费降级加上理想升级。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零跑这招能成吗?有可能,但不一定。
首先,外观内核和驾驶体验割裂,是很多国产“小超跑”的通病。
你给它穿“运动装”,但底下还是家用电车,续航看着还行、性能按账面数据也不错,可真的去体验俯冲、赛道操控,八成还是“好看不耐用”,别说拉法了,连一台改装GTI都卷不过。
长期来看,这种“梦醒时分”的落差感,迟早会反噬品牌。
说到配置,辅助驾驶、传感器、智能驾驶芯片这些东西现在都成了“标配单选题”。

哪个新车没几个激光雷达、哪家不吹自己大模型?可你往深里一看,用户真正关心的是啥?还是开起来舒服不舒服,装载能力咋样、车机用着卡不卡、四驱是不是纯摆设。
智能驾驶这些科技,其实绝大多数购车人也就是图个新鲜,真能全自动、闭眼开车?那还早着呢。
配置表好看,体验得跟得上,这才是真本事。
以前,有钱人玩车,玩的是机械质感、V12自吸、燃油飘香,没钱人就买低配家用、能遮风挡雨就行。
可现在,自主品牌卷智能、卷设计卷配置,价格又下来了;年轻人手里钱不多但梦想不少,既想电动车带来的新鲜感,又想追点当年超跑的感觉,“拉法”变成“小拉法”,价格放下身段,造型精神还得保持。
消费者追求的,其实就是用有限的预算,实现无限接近某个梦中状态——哪怕只是沾点儿光。
可就算这样,消费者吃这一套吗?很显然,大多数年轻人确实为梦想买单。
你别说这名字low,人家看个身材辣、线条犀利,再整俩贯穿灯、熏黑包围,视觉冲击够足,那些口口声声说“我不在乎名字”的,到底多少还是绕不开梦中的那台拉法。
谁年轻时不想拥有一台小跑车,开出去拉风一把?写到这,其实心里挺清楚:国产造车工艺和设计这些年的进步已经超过很多人想象。
你把Lafa5拉出去,随便停路口上,很多老外都不见得能一眼认出是中国造。
他们会觉得酷、觉得有创意,这说明我们“以我为主”的时代真的来了。
问题是,我们什么时候能自己给自己的美学和理念代言,不用再让每一代国货都带着点“国际标签”的滤镜?只有到那一天,中国新一代的“小钢炮”才能真正成为世界车坛的“新流派”。
你会为它买单吗?最后,我想问各位一句:你会愿意为了“小拉法”的外观买单,还是更在意内里的驾驶体验和品质感?对汽车品牌的认同感,是不是就靠个名字、一台外形、几张好看的照片?在你心里,新能源汽车到底意味着什么?是梦想的替代品,还是生活的一部分?或许,每个人都该在一台小钢炮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而不是别人的影子。
第一,就是中国人对“世界级大牌”依然有点执念。

你看零跑要造小钢炮正常没毛病,一个电动车,造性感一点、运动点,明明可以自己命名,可最后还是喜欢蹭个“拉法”的IP。
你说这算不算是对外部世界认同的一种渴望?大家嘴上说造国货让世界认知,其实骨子里还是想和世界大佬们“贴贴脸”,哪怕只是个谐音“Lafa”,也得蹭一波关注度。
更有意思的是,现在年轻人的“身份认同”越来越多元。
过去提起豪车,大家觉得就是身份象征,开出去风光无限。
现在可不一样了,新能源车满大街,大家反倒开始注重个性、讲究自我。
你说Lafa5长4米43,说好听点是“小钢炮”,说直接点就是城市小车身材,虽然操控再怎么调,开起来肯定和大车不一样。
可是没关系啊,只要我喜欢,谁说这种“小而美”的车非要给自己贴标签?这两年,国内造车新势力一个接一个冒出来,零跑也终于秀了一把存在感,把“小拉法”拿了出来——不过仔细一看,和超跑这仨字,其实八竿子打不着。
真正的拉法是意大利血统、F1技术和艺术品气质加身,现在这边国产出来的“小拉法”,其实说白了,就是用超跑名字换个形象包装,继续在新能源两厢车领域卷一卷。
你要说这样玩有意思吗?我觉得,这事儿其实包含了很多我们这个时代的隐喻。
可回到消费者,你买“小拉法”到底图啥?有人是图新鲜,有人图面子,有人就觉得比隔壁那些标志丑的电车强,有人就单纯觉得身材炫酷就行。
也有实用党直接说一句:“电车嘛,我才不在乎那些包装,只要价位合适、开着好,怎么都行。
”其实这些理由都对,毕竟,每个人的消费逻辑都实际又复杂,哪怕明知追的是个梦,还是会埋单。
可别忘了,真正牛的品牌,是让人从心里誅定:这就是我要的车,而不是靠擦边球让人误以为自己开上了世界级超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