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云服务/ /1293 阅读
2025年渐进式延迟退休正式开始实行,男的慢慢要到63岁才退,女干部也得干到58岁。
可再看看公务员和事业编考试,那“35岁门槛”还跟道铁栅栏似的,把一大帮中年人拦在外面。
一边让人多干五年活,一边又把进门的时间卡得更早,这事儿想想就觉得矛盾得很。
不过悄悄告诉你,情况已经有了点变化。
2025年省考的时候,上海、江苏、浙江这六个省份,已经偷偷把门缝开了点——像应届的硕士博士、优秀的村干部这些特定岗位,年龄上限放宽到40岁了。
山东、新疆那边,有些事业单位甚至把年龄线拉到了45岁;广州医药集团、广东河源市,对有高级职称的人,50岁也能考。
但这些松动都是有条件的,能享受到的人不多,更像是小步试试水,算不上大改。

为啥35岁就成了“生死线”呢?这得说到1994年的《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当时为了让干部队伍“年轻化”,就设了这个年龄上限。
那时候人均寿命才67岁,这么规定可能还算合理。
可现在不一样了,劳动力平均年龄都到39.72岁了,30到45岁的人占了就业人口的52.7%,再用30年前的标准卡人,明显跟不上趟了。
更别说35岁以上的人,经验这块儿可是有优势的:工程师的年均效率比年轻人高20%,搞出来的专利也多一倍,而且工作还更稳定。
把这么一群人直接排除在外,简直是浪费人才。
打破这个年龄门槛,不光是给个人一个机会,更是给公共服务注入新活力。
在企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营销高手,能把商业上的想法用到社区治理里;媒体人转去干文旅岗位,能用新点子把乡村资源盘活。

这些不同领域的视角,正是年轻考生比不了的价值。
就像全国政协委员蒙曼说的:35岁体力可能差点,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处在黄金期呢。
当然啦,也有人会操心:放宽年龄限制,会不会让年轻人的机会变少?或者年纪大点的进去了,跟不上新岗位的节奏?其实这事儿在制定延迟退休政策的时候,国家就重点讨论过,既然国家都有办法应对,咱们也就不用瞎担心了。
说到底,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把大门焊死,而是得扔掉“只认年轻”那套老规矩,重新搭个“看真本事”的新台子。
就像四川搞的试点那样,干部晋升不再死死卡着“35岁必须是科级、40岁得是处级”这种硬邦邦的线,让不管多大岁数的人,只要有能力,都能有往上走的道儿。
既然退休的时间都往后推了,那职场入场券的时间限制,是不是也该重新调一调?毕竟人生的下半场才刚要开始,哪能连跑道都不让上呢?。
